0731-82230062
湖南佛教网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东路38号东一时区南栋17楼
电话:0731-82230062
传真:0731-85451633
邮箱:hnfjw111@163.com
联系人:通振法师
原文转载自金山网
原题:焦山访古之当代高僧——茗山法师
文/张大华
茗山法师 陈大经 摄
茗山(1914—2001年)法师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享誉国内外的当代高僧。他1914年3月16日生于江苏盐城县,俗名钱延龄,父亲是前清秀才,1932年在建湖县收成庄罗汉院出家,法名大鑫,号茗山。
1934年春,21岁的茗山到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并进入刚刚开办的佛学院学习,从此与焦山结缘65年。由于每期考试成绩俱佳,他受到佛学院长智光法师器重,提前毕业,并任定慧寺知客。
1935年,太虚大师来镇江讲经,茗山法师有幸成为太虚法师的侍者。1936年受太虚法师推荐进入武昌世界佛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茗山法师在湖南衡阳、耒阳、长沙等地寺院,并任湖南佛教会副理事长、主任委员和宁乡县大沩寺、耒阳金钱山寺方丈。1946年茗山法师继承沩仰宗法系,成为太虚大师的法孙。
从1937年冬到1946年这九年期间,茗山法师受太虚大师之命,在湖南衡阳、耒阳、祁阳、宁乡、长沙等地,办理湖南佛教会会务,创办佛学讲习所,还以湖南佛教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身份,开办“僧众救护训练班”,筹集粮衣,支持抗战,几次面临生死考验,吃尽颠沛流离之苦。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受太虚大师之命,整顿湖南省佛教会,出任湖南省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时他收到雪烦法师来信,要他回焦山作长期服务准备。
1946年夏,他代表湖南省佛教会参加中国佛教会在焦山举办的培训班,借此机会回到焦山,受雪烦方丈命出任培训班保育员。培训班结束前,他受命专程到上海迎请太虚大师来焦山参加结业典礼。培训班结束后,雪烦方丈退居,东初法师接任方丈,在传法仪式上,他与圆湛、戒证、介如一起成为法子,被请为监院,其中圆湛为大当家,总管寺务;戒证为二当家,分管仪征、泰州和龙潭的田租;茗山为三当家,分管佛学院并主编《中流》月刊;介如为四当家,分管江心洲田租。
1947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圆寂,茗山法师到玉佛寺吊唁,并在《中流》月刊上发表《痛哭老人》、《悼念太虚大师》等文章。
1948年春,茗山法师代表湖南省佛教会出席中国佛教会代表大会,与赵朴初居士等一起当选为中国佛教会理事。时年36岁。
1949年初,为躲避战火,茗山法师带着定慧寺珍贵字画文物到有雪烦法师任方丈的上海三昧寺,直到1951年受静严之召,将焦山文物带回并出任监院。当年秋天,政府任命茗山法师出任定慧寺方丈。从此,直到2001年圆寂,在时代更替的特殊情况下,茗山法师任定慧寺方丈长达半个世纪。这不仅在焦山,甚至是在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史上,都可能是罕见的。
茗山任方丈后,为解决各庵苦乐不均、有的甚至生存困难问题,在政府帮助下,他将解放初还有的10个庵统一归并到定慧寺,并成立“焦山游客招待处”,过统一集体生活。从此结束了焦山近千年来寺庵同住一山但各自生活、修行的历史。
整顿后的“焦山游客招待处”,茗山法师任主任委员,原香林庵当家境融任副主任委员。下分四个组:总务组,负责财务和行政事务,由境融兼任组长;招待组,管理游客接待和餐饮,由自然庵当家刘岫凡任组长;文物组,负责各寺庵集中的文物字画,由海若庵当家慎然任组长;生产组,负责管理菜园和江滩,由文殊阁厚宽和玉峰庵鉴泉任组长。“焦山游客招待处”在华严阁开设蔬菜馆和茶社,在山门口和玉峰庵设有售货亭,在香林庵、海云堂设立了文物馆,这些机构统一对外经营。同时在玉峰庵建立了寺院食堂,统一负责寺僧和职工伙食。在那个特殊时代,这些措施的落实,保证了寺院收入和僧人生活稳定。
1956年秋天,“江苏省佛教界学习委员会”在南京毗卢寺成立,茗山法师被推选为秘书长,驻会主持工作。
1957年镇江市成立佛教协会,金山寺方丈妙华当选为会长,茗山法师当选为副会长。当年在宝华山隆昌寺举行建国后的第一次传戒法会,茗山法师受聘任十大师之一的尊证师。
1958年,焦山成立园林管理处,寺院与公园分家,茗山法师虽是新成立的焦山园林管理处主任,但实际事务已经不能过问。1951年定慧寺创办的食堂、茶社、小卖部和菜园等,全部由园林处接管。
1962年春,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茗山法师参会并当选为理事。会后,被留下编写中国佛教史并在中国佛学院兼课。
茗山法师与赵朴初
茗山法师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与国家、与佛教一起度过了由苦难到欢乐的岁月,他由衷的践行太虚大师和赵朴初会长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爱国爱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他说:“佛教基本教义的理论从始至终,是随时随地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不然,佛教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针对佛教一些人信仰淡化、戒律松驰现象,1993年10月召开的中佛协第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加强道风建设问题,茗山法师在会上即席讲话,强调:“道风建设,关系到佛教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佛法的前途命运,万万不可等闲视之”,为此他以中佛协教制委员会副主任身份,为以后出台的汉传佛教共住规约、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制订出台,做了大量工作。此后,他把“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全国广泛宣讲了多年。在他圆寂前十天,扬州大明寺能修方丈来探视,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你做上了大和尚,还要念佛,做一尊佛”。他对年轻僧人的慈爱和期望,溢于言表。
从1978年到2001年的23年间,茗山法师为振兴中国佛教事业和复兴焦山定慧寺殚精竭虑,达到了忘我地步。在焦山,他含辛茹苦,新建了万佛塔、山门,重建了天王殿、藏经楼、祖堂,修复了大雄宝殿、伽蓝殿、法堂、斋堂、教学楼、僧舍和别峰庵。这是自抗日战争后近百年来,焦山定慧寺最大规模的一次修建工程;他是自清代以来,焦山定慧寺名副其实的一代中兴之师。他还担任了南京栖霞寺、宝华山隆昌寺、无锡祥符寺、盐城永宁寺、建湖罗汉院、射阳息心寺的方丈,对这些寺院的修复开放也付出了极大心血。尤其是1994年,他担任无锡祥符寺方丈后,为灵山大佛的建设和祥符寺的恢复竭尽全力。经过7年多建设,到他2001年圆寂时,灵山大佛已经名扬全国。现在无锡灵山已经成为世界佛教论坛的永久会址,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国策的一项标志性建设工程。他善诗,尤精书法,在中国著名寺院,他题写的匾额、对联随处可见。
赵朴初会长生前对茗山法师极为关心,他认为“茗山法师在佛教界以戒行精严闻名,他潜心办学50多年,精通经、律、论三学,是公认的大陆佛门高僧”。
2001年茗山法师圆寂后,江苏省和镇江市宗教事务局、江苏省佛教协会以及焦山定慧寺组成茗山法师生平事迹收集整理委员会,在焦山建立了茗山法师纪念堂,公开出版《纪念茗山法师丛书》,这套丛书计有《茗山文集》《茗山日记》《茗山自传年谱》《茗山文选》《茗山传记》《茗山讲经录》《茗山书法作品选》《茗山诗词楹联集》《茗山手书楞严经》《茗山手书金刚经》《茗山法师纪念画册》《茗山法师纪念文集》等共12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茗山法师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的一生。